(圖片係AI生成)
2月12日,萬億市值的寧德時代(300750.SZ)公告,公司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距離其首次官宣向港股發起衝擊不足兩月。
同日,寧德時代供應商、主營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的中偉股份(300919.SZ)亦發布啟動港股上市籌備的公告,計劃與相關中介機構就本次H股上市的具體推進工作進行商討。
實際上,類似寧德時代和中偉股份官宣搶灘港股的計劃近來並不罕見。鈦媒體APP梳理發現,自2024年下半年年以來,鋰電產業鏈上企業紮堆赴港上市,粗略統計在8家以上,其中不乏“寧王”這類擬“A+H”者,亦有融資“換道”者。
分析人士告訴鈦媒體APP,鋰電企業這波港股上市潮,一方麵是在A股融資收緊下,港交所因自身比較優勢吸引企業作出趨同的應變選擇;另一方麵,行業從“內卷”到“外卷”,企業通過港股上市,不僅能融資擴產、加碼研發,還能助力國際化布局,提高競爭力。紮堆赴港上市
鋰電企業港股IPO此前亦有,比亞迪(002594.SZ、01211.HK)、(002460.SZ、01772.HK)、(002466.SZ、09696.HK)、(03931.HK)等均為港股上市公司,隻是此前的上市企業比較零星,4家公司上市時間分別為2022年7月、2018年10月、2022年7月和2022年10月。
而近段時間以來,則是產業鏈上企業紮堆推動和謀劃。
鈦媒體APP粗略統計,此番赴港潮中,6家是A股上市的鋰電企業,2家為新上市企業,且多為產業鏈各環節的龍頭公司。比如,全球動力電池的絕對領頭羊寧德時代,2024年出貨量接近360GWh;中偉股份則以高鎳低鈷全係列三元前驅體、高電壓四氧化三鈷、磷酸鐵、鈉係前驅體、綜合循環回收利用、原材料冶煉、材料裝備製造為主業,2024H1,其鎳係和鈷係產品合計出貨超12萬噸,兩大產品全球市占率均居第一;金晟新能源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鋰電池回收利用商、全球第二大的鋰電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業,隻是回收領域較為分散,其市場份額僅有3.8%。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謀劃港股上市的鋰電企業中,有3家為融資“換道”,先導智能(300450.SZ)、盛新鋰能(002240.SZ)、金晟新能源均屬此類。
早在2022年底,盛新鋰能就開始謀劃赴瑞士發行GDR(全球存托憑證),但18個月過去,公司於2024年7月1日公告相關方案到期自動失效。次月,盛新鋰能即公告,擬赴港上市。
無獨有偶,先導智能也在1月28日公告終止赴瑞士發行GDR同日,官宣換道港交所融資。
金晟新能源原本擬A股上市,且已經開始上市輔導。但在2024年8月,該公司終止上市輔導,四個月後,換道港股提交IPO招股書。
事實上,不隻是鋰電產業鏈,2023年下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赴境外發行GDR就已經漸趨降溫。wind數據顯示,傑瑞股份(002353.SZ)、牧原股份(002714.SZ)、三花智控(002050.SZ)、赤峰黃金(600988.SH)等20家公司公告終止境外發行GDR,且其中有不少公司已宣布轉道港交所二次上市。A股融資收緊下的優選
“鋰電企業紮堆赴港上市很好理解,A股市場IPO收緊,港交所上市要求相對更低,且更具國際化優勢。”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創始發起人袁帥向鈦媒體APP表示,相比之下,港交所憑借其開放的市場環境、靈活的上市機製以及全球資本市場地位,成為了鋰電企業的優選。
自2023年8月證監會明確表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以來,A股IPO的機會窗口明顯收窄,再融資額也多有“打折”,赴境外融資帶上了“不得不為”的意味。而境外資本市場中,隨著赴瑞發行GDR的降溫,香港因諸多優勢而成為鋰電乃至國內企業的普遍選擇。
高工鋰電的分析指出,2023年5月以來GDR審核趨嚴,GDR發行從享有再融資綠色通道到節奏變緩、周期變長,疊加瑞交所流動性不足,越來越多A股上市公司終止赴瑞士發行GDR,轉而啟動港股IPO。
世界院士專家聯合會執行秘書長、中國民協新質生產力委員會秘書長吳高斌則對比各市場優缺點指出,港股具有較高國際化程度,對企業的融資和品牌推廣具有積極作用;擁有豐富的投資者資源和完善的金融體係,有利於鋰電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對鋰電企業的估值相對較高,有利於企業融資和股東價值最大化。
而美股市場對鋰電企業的關注度較高,但競爭激烈,企業需具備較強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且美股市場對財務要求較高,對企業財務透明度要求嚴格。歐股市場對鋰電企業的認可度相對較低,企業需麵臨較高的市場門檻;但在環保政策方麵具有優勢,對鋰電企業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日韓市場對鋰電企業的關注度較高,但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對企業融資能力有一定限製。
不過,分析人士也提醒,鋰電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和市場環境理性決策,切莫盲目跟風。“內卷”到“外卷”
但歸根結底,紮堆港股融資都是為了生存和競爭。
過去幾年,伴隨新能源汽車蓬勃和儲能熱潮,鋰電全產業鏈快速擴產,然隨著產能過剩和價格回落,產業鏈利潤分配格局生變,多環節承壓乃至虧損,融資以改善境況顯得迫切。
比如,金晟新能源通過回收廢棄的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後進行拆解、利用,而後得到碳酸鋰、硫酸鎳等原材料產品售賣給客戶,由於鋰價持續磨底,業績已經由盈轉虧。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3年、2024H1,金晟新能源營收分別為11.33億元、29.05億元、28.92億元、9.95億元;年內溢利為6939.3萬元、1.51億元、-4.73億元、-1.47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為7811.8萬元、1.66億元、-4.62億元、-1.41億元。
與此同時,公司不斷擴產,開支極大,2021年-2023年、2024H1,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分別為-2.54億元、-7.17億元、-5814.1萬元和3992.7萬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3945.1萬元,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則高達16億元,一年內到期或按要求償還的銀行及其他貸款為12億元。
現金流緊張的金晟新能源,唯有IPO融資。但基本麵走壞,隻能終止A股上市輔導,轉而寄望港股。上市迫切,是為生存。
更多頭部鋰電企業赴港上市,則為了內爭、“外卷”。
伴隨國內競爭進一步白熱化,鋰電企業紛紛布局海外,國際視野布局產能、開發市場成為必答題,港股上市既能融資又能提升品牌影響力。寧德時代就表示,擬港股上市是為進一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提高綜合競爭力。募集資金將重點用於海外產能擴張、國際業務拓展及境外營運資金補充,為公司長期國際化戰略提供資金支持。就在寧德時代提交招股書前幾日,公司剛剛宣布將建設在歐洲的第三座電池工廠,該電池工廠預計總投資規模為40.38億歐元。
中偉股份也稱,深入推進公司“發展全球化”戰略部署,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助力全球產業布局持續升維,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
去年10月30日已經登陸港股的龍蟠科技(603906.SH、02465.HK)募資主要用於湖北襄陽工廠的磷酸錳鐵鋰生產線建設、印尼工廠二期建設、償債及補流,其通過融資擴產、改善財務狀況以提升市場份額和競爭力的路徑在鋰電企業中比較典型。
另外,伴隨鋰電產業的不斷成熟和發展,技術創新成為行業變革的主推手,而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新一代電池技術的研發和儲備,融資加碼研發也是必選題。正力新能和金晟新能源在招股書中均提到,募資用途之一為加強研發。
演員蔣欣家庭背景:蔣欣個人資料老公是誰
求分配女友男生被7個女生加微信 具體是什麽情況?
葆嬰通告 | 有關Sensé清新滋潤沐浴乳中止市場銷售的通告
劉強東案完整視頻內容是什麽?劉強東案完整視頻在哪看?
安然集團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
電視劇蘭陵王妃什麽時候播出 在哪個台播出
女生做檢查遭醫生強奸:以為是檢查 女生治痔瘡遭強奸視頻
明日銷售還存有嗎?中國直銷行情預測分析
康寶萊匠製精典:代餐奶昔助推身心健康減脂
日本最受歡迎十大av女 日本排名前十的女星av名單